天文科普专家明确表示,现在距离入伏还有一段时日。7月11日才开始正式入伏,今年三伏依旧是40天。这也是从2015年以来连续第九年三伏长达40天。三伏又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俗语说“热在三伏”。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文科普专家修立鹏介绍,伏的日期是我国古人按照干支纪日法推算的。干是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使用天干与地支的组合来表示日期,六十为一个周期,称为六十甲子。俗语说:“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的第一天。今年的夏至是公历6月21日,从夏至日算起,第一个庚日(庚戌日)便是6月21日;第二个庚日(庚申日)是7月1日;第三个庚日(庚午日)是7月11日,于是7月11日就成了今年初伏的起始日。初伏持续的时间固定为10天,所以今年的初伏就是从7月11日至7月20日;末伏,是立秋之后第一个庚日。今年立秋是8月8日,往后找到的第一个庚日(庚子日)是8月10日,这一天就是末伏的第一天。末伏持续的时间也固定为10天,所以今年的末伏就是从8月10日至8月19日。初伏和末伏之间的时间都是中伏,根据庚日来得早晚不同,留给中伏的时间一定是10天或20天,因此整个三伏的时长一定是30天或40天。今年的中伏从7月21日至8月9日,为期20天。不过,天气是否酷热难当,并不会因为庚日来得迟或早而受到影响。修立鹏表示,像数伏、数九这样的传统,是古人根据生活与劳动经验总结出来的简单规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实际天气变化,指导生活与生产,现如今已经成了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我国地域辽阔,再加上长期以来气候变化波动以及人类活动加剧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影响,“误差”也早就超过三伏的计算规则了。今天,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山东北部和西部、河南中北部以及陕西关中、四川盆地东南部和中部、云南东北部、新疆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有37~39℃,河北中部、北京东南部、天津西部局地可达40℃以上。中央气象台今晨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27-30日,西北地区东南部、西南地区东北部、江汉、江淮、江南北部、东北及华北等地有小到中雨,部分地区大雨或暴雨,局地大暴雨,局地并伴有明显强对流天气过程。其中今天,内蒙古中部、黑龙江西北部、吉林东部、甘肃中部、宁夏中北部、陕西中北部、山西西部、浙江中部、四川东北部等地的局地将有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明天受西风槽的影响,一次全市性的明显雷阵雨又要光顾京城。局地伴有大风、冰雹及短时强降水,最高气温31℃左右,请注意携带雨具,关注临近预报预警信息。后天(29日)一直到7月2日新一波高温又卷土重来,“热”情再度加码,日常需注意防暑降温。北京晚报(ID:wxbjwb)综合新华社、中央气象台、气象北京【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晚报微信公众号】
监制:刘昊
编辑:陆琪